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 正文

    枸杞、西瓜、葡萄產業(yè)打造脫貧致富新出路

    2020-08-21 09:40:21?作者:母晨靜?來源:央廣網  責任編輯:段馬水   我來說兩句

    “多彩寧夏 吉祥三寶”——枸杞、西瓜、葡萄產業(yè)打造脫貧致富新出路

    央廣網銀川7月9日消息(記者 母晨靜)7月7日至8日,“決戰(zhàn)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網絡媒體寧夏行來到吳忠市、中衛(wèi)市和銀川市,相繼探訪枸杞、硒砂瓜、葡萄等特色產業(yè)助力脫貧攻堅的發(fā)展過程。

    紅彤彤的枸杞孕育紅火的生活

    吳忠市同心縣同德村的枸杞莊園(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莊園里的新鮮枸杞(央廣網記者 母晨靜 攝)

    7月7日,記者首先來到吳忠市同心縣河西鎮(zhèn)同德村的枸杞莊園。據了解,同心縣位于寧夏中部干旱帶核心區(qū),屬于溫帶大陸性氣候,日照充足,晝夜溫差大,適宜種植枸杞這種耐旱植物。同德村是“十二五” 期間同心縣建設的最大生態(tài)移民村,2012年搬遷安置東部山區(qū)張家塬、預旺和王團3個鄉(xiāng)鎮(zhèn)的群眾1379戶6310人,其中建檔立卡貧困戶969戶4151人,未脫貧建檔人口58戶160人。

    一位村民在采摘枸杞(央廣網記者 母晨靜 攝)

    村民排隊等待枸杞收購(央廣網記者 母晨靜 攝)

    枸杞以每斤1.2元的價格過秤(央廣網記者 母晨靜 攝)

    為實現移民群眾搬得出、穩(wěn)得住、管得好、能致富,同德村組織本村5名黨員在內的12名致富帶頭人與企業(yè)簽訂務工合同,組織300多名群眾成為產業(yè)工人,人均年收入可達1萬元以上。在6月至9月枸杞采摘高峰期,每天2000多群眾參與采摘。每年群眾從采摘費、田間勞作費和流轉費中獲得2000多萬元。2018年底,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突破8000元。

    綠油油的瓜田形成靚麗風景線

    中衛(wèi)市中寧縣喊叫水村硒砂瓜田(央廣網記者 母晨靜 攝)

    隨后,記者又來到中衛(wèi)市中寧縣喊叫水村硒砂瓜田。中衛(wèi)位于寧夏中西部,黃河前套之首,水土光熱等農業(yè)資源稟賦獨特。硒砂瓜又被稱為“石頭縫里長出的西瓜”,主要集中在中部干旱帶環(huán)香山地區(qū)。

    蓬勃生長的硒砂瓜(央廣網記者 母晨靜 攝)

    喊叫水村現有戶籍人口423戶1181人,是中寧縣重點貧困村之一。2006年以來,喊叫水村立足發(fā)展實際,不斷創(chuàng)新思路、強化舉措,加快產業(yè)結構調整,大力發(fā)展硒砂瓜特色種植產業(yè)。

    瓜農在田地采摘剛成熟的硒砂瓜(央廣網記者 母晨靜 攝)

    喊叫水村硒砂瓜種植面積已經由原來的1000畝發(fā)展到23000畝,硒砂瓜產量也從原來的100萬斤增長到2018年的4000萬斤,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也從2005年的500元增長到2018年的7418元。

    一個小朋友在瓜田里玩耍(央廣網記者 母晨靜 攝)

    2018年,中衛(wèi)市種植硒砂瓜90萬畝,總產量達136萬噸,實現銷售收入18億元,產業(yè)總產值超過25億元。2019年,全市種植硒砂瓜達90.08萬畝,其中3126戶建檔立卡戶種植11.7萬畝。蓬勃發(fā)展的硒砂瓜產業(yè)還帶動了當地餐飲、住宿、物流等行業(yè)的快速發(fā)展。

    密麻麻的葡萄帶來致富新希望

    葡萄種植園(寧夏新聞網記者 祁瀛濤 攝)

    7月8日,記者來到“決戰(zhàn)脫貧攻堅 決勝全面小康”網絡媒體寧夏行的最后一站銀川市永寧縣閩寧鎮(zhèn)。目前,閩寧鎮(zhèn)形成了“特色種養(yǎng)植產業(yè)、高效節(jié)水現代農業(yè)、勞務商貿物流業(yè)、文化旅游產業(yè)”四大特色支柱產業(yè)。群眾人均可支配收入從開發(fā)建設初期的500元,增長到2018年的12988元。

    葡萄種植園(央廣網記者 母晨靜 攝)

    掛果待熟的葡萄(央廣網記者 母晨靜 攝)

    寧夏德龍酒莊通過大規(guī)模葡萄種植,提供技術培訓等措施,推動勞動力就業(yè),促進農民增收。期間年培訓人數達5000人次,解決固定就業(yè)人數200人以上,帶動合同勞務合作近600戶,季節(jié)性用工累計近20000人。此外,還充分發(fā)揮自然資源優(yōu)勢,以市場為導向,以科技為依托,力爭建設融葡萄種植、種苗繁育、生產示范及休閑觀光為一體的生態(tài)產業(yè)園。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