亚洲中文字幕网资源站_国产黑人视频精品区_亚洲欧洲一二三区区视频_国产91精品在线观看导航

    <center id="j3gbv"></center>
    <dfn id="j3gbv"></dfn>

    直通屏山|福建|時評|大學城|臺海|娛樂|體育|國內|國際|專題|網事|福州|廈門|莆田|泉州|漳州|龍巖|寧德|南平|三明
    您所在的位置:東南網 > 憶清明思故人2017清明節(jié)東南網特別報道> 清明美食 > 正文

    福建各地清明習俗小吃各有講究

    2017-03-28 17:12:56?孔麗?來源:人民網  責任編輯:蔡秀明   我來說兩句

    清明節(jié)這天 福建好些地方都會用鼠曲草和艾葉做吃的

    清明節(jié)福州人都要吃“菠菠稞”,也就是我們說的“清明粿”。做法是把鼠曲草壓榨成汁,摻入米漿內揉成稞皮,以棗泥、豆沙、蘿卜絲等為餡捏制而成,最后用艾葉包裹,蒸熟。

    在永定,有句俗話說:沒吃過“清明粄”,便不算過清明節(jié)。做清明粄的原材料是一種叫苧葉的野生植物,這葉子是綠面白背的,用它做出來的點心,吃起來有種特別的香味,多吃也不覺得飽膩。連城的“清明桃”也有些類似。皮是米漿做的,里面加了鼠曲草或艾葉的汁,因此是綠色的,里面包著筍、香菇和肉,或是芋頭和蝦米。

    而在三明泰寧每家都要做的是一種叫“暖菇包子”的小吃。暖菇是由泰寧話音譯過來的,其實就是鼠曲草。上山掃墓時,帶些暖菇包子作為祭品,還會配上茶。

    陳友榮說,靠山吃山,艾葉是南方春天的野菜,一場春雨過后,艾葉就長勢喜人了。所以以艾葉為原料的各種果子,就成了清明節(jié)的特色。

    另外,春季南方環(huán)境很濕,各種蛇蟲出洞,艾葉本身有降濕殺蟲的功效,也是此季節(jié)的應季預防藥品。人們在千百年的生活經驗中總結出了這條規(guī)律,就一代代地傳承下來,所以我省不同地方的清明食品雖然形狀不同、佐料不一,但是都有一個特點,就是用草藥。

    各地習俗

    龍巖上杭

    千人掃墓 文藝匯演 派錢禮俗

    來自上杭的藍小姐說,上杭大部分是客家人,一整村有時就一個姓,源于同一個祖宗,這讓客家人的清明節(jié)非常熱鬧。每逢農歷三月三前后,鄉(xiāng)里祠堂的管事就會組織全村人去掃祖墳,多的時候有上千人,來回的路上都是敲鑼打鼓,場面十分壯觀。當天掃完墓后,鄉(xiāng)里還會進行文藝匯演。掃墓也有講究,通常孕婦和年齡小的孩子不能去,壓墓紙必須由男孩子做,家鄉(xiāng)人稱“跟龍”(音譯)意味著龍的子孫,希望子孫滿堂的意思。

    藍小姐說,小時候到別人家的墓地還有錢拿,雖然只是一毛兩毛,一天下來也就一兩塊錢,但對孩子來說是一件非常高興的事情!

    泉州晉江 孩子掃墓埋紙錢

    和各地吃的清明食物不一樣,泉州地區(qū)清明節(jié)吃的是潤菜餅(閩南語),面粉皮里裹著各種蔬菜,類似于福州的春卷。

    晉江的蔡先生說,上山掃墓的時候,家家戶戶都得帶上鋤頭和鏟子,方便清理墓地的雜草。年幼的孩子別的事情也做不了,能做的只有在墓地的四周埋上紙錢,紙錢的中間用泥土蓋住,留出兩邊。

    龍巖永定 墓地聚餐 家家門前掛桃枝

    永定峰市鎮(zhèn)的劉小姐說,清明節(jié)每戶人家都會在家門前掛上桃枝,長輩們說這是為了避邪。而永定高頭鄉(xiāng)的江小姐說,祭掃當天的那頓午飯必須在墓地前吃。大人們都會辛辛苦苦地將煮好的飯菜從家里挑到山上的墓地前,大家聚在一起吃飯很開心。另外,江小姐家祭掃的最后一件事是在老祖宗的墓前抽簽,決定下一年的頭家。頭家要負責明年的集資及祭掃準備等。

    寧德福鼎

    墳頭上派“墓餅”討“墓餅”

    “在我的記憶里,清明節(jié)那一天孩子們都起得非常早,穿戴整齊后,邀幾個小伙伴便往山頭奔去,討‘墓餅’?!备6Φ母咝〗阏f,每一戶上山掃墓的人家都會挑著兩三個麻袋或者籮筐到墓地,里面裝著滿滿的“墓餅”,有的是光餅,有的是芝麻餅,而有錢人家就裝好吃的糕點。新建的墓地還會發(fā)紅雞蛋。掃墓活動結束,也意味著派發(fā)“墓餅”的活動開始了,孩子們奔跑著到各家墓地等著派發(fā)“墓餅”,每個孩子手里都能拿到兩三塊“墓餅”。討“墓餅”并沒有年齡上的限制,老人家說,誰家的墓地上人來得越多就越好,是個好兆頭,代表興旺和繁榮。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今日熱詞
    更多>>福建今日重點
    更多>>國際國內熱點
    關于我們 | 廣告服務 | 網站地圖 | 網站公告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lián)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lián)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lián)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