嚴肅點,諸葛亮班上課呢!據說是“中國第一”的孔明學院,日前在湖北襄陽學院正式成立了。這個學院內設立了“諸葛亮一班”和“諸葛亮二班”,實行4-6年的彈性學制,學生修滿學分后,學校頒發(fā)相應學歷證書和孔明學院“諸葛亮班”學歷證書。(4月7日《武漢晚報》)
“孔明學院”、“諸葛亮班”消息甫出,立即引起網友調侃和奚落。有網友宣布:“悟空學院即將成立”;有網友預言:“辦學成了鬧劇,恐怕還會有‘張飛學院’、‘關公學院’”。面對網友如潮指責,一向以弘揚“隆中精神”為使命的襄陽學院,或感委屈。自視嚴肅的諸葛亮班,何以竟成網友戲謔惡搞的靶子呢?
首先,學院、學科的設置應遵循科學原則,有調研、有規(guī)劃、有論證,絕不能率性而為。一者,襄陽學院本身只是一個“學院”,是否有資質下設“孔明學院”?再者,即便設置了這個學院,具體學科構架、課程設置、學術方向等等,均需具體考量和安排,豈是語焉不詳的所謂“彈性學制”、“諸葛亮學歷證書”所能涵蓋的?
其次,深入研究諸葛亮,完全可以多做事、少炒作,不一定非搞出個孔明學院來。時下大學學風的浮躁,于此可見一端。地方宣傳當地名人的心理可以理解,但大學辦學還是要保持一定的學術獨立。地方名人都單設學院,豈不亂套?何況,在湖北襄陽、河南南陽爭奪諸葛亮如火如荼的背景下,此舉很難不讓人做其他解讀。
再次,大學辦學的創(chuàng)新,應體現在理念、精神價值的認同上,僅祭出一個孔明名號,并不能真正傳承諸葛亮的精神氣質。諸葛亮的“淡泊明志,寧靜致遠,躬耕苦讀,鞠躬盡瘁”,都是值得珍視的精神價值。這些價值的核心則是一個“實”字,襄陽學院口口聲聲傳承隆中精神,卻專務虛浮,講究名頭,也可見出其與諸葛亮真精神的隔膜。
在傳統文化中,諸葛亮現象是個豐富復雜、頗有意味的文化現象。在他的身上,凝聚了太多精神指向和價值理念。深入研究諸葛亮,對于破解傳統文化的密碼、指導當代人的精神生活,頗有助益。真精神不能總是走上舊途徑,應該走向新路。襄陽學院的努力值得肯定,而一旦將研究范圍劃定到孔明學院,不僅格局顯小,精神萎縮,“山寨”之相陡生,也是對諸葛亮這一無限豐富的文化符號的濫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