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以青黃不接
外出打工是農村黨員發(fā)展減速的外部原因。來自重慶有關方面的調查顯示,2007年該市流出黨員105513名,比1997年增長了1.57倍。在10多萬名流動黨員中,有8萬多名來自農村。外出務工農民黨員成為流動黨員的主體,占流出黨員總數的79.1%。從1997年到2007年,重慶直轄10年間,城鎮(zhèn)黨員增加,農村黨員減少,黨員流動更加頻繁。
重慶一些農村居民戲說:“隨著‘38’年齡段婦女紛紛出外打工,目前剩下的其實主要是‘6199’(留守兒童和老人)部隊?!币越騾^(qū)為例,大約有34萬人常年在外務工,農村里老人、孩子居多,年齡、文化水平均達不到發(fā)展黨員的要求,黨組織可選擇的培養(yǎng)對象很少。
同樣由于打工因素,最近10年,陜西武功縣武功鎮(zhèn)上營村也只發(fā)展了3名黨員,而且都是村干部。在陜西石泉縣池河鎮(zhèn)五愛村,全村70名黨員,平均年齡47歲,大部分都是在20年以前入黨。五愛村村支書王華明說,發(fā)展年輕黨員至少得有一年考察期,但現在大部分年輕人外出務工,對他們的情況村黨支部很難掌握。
黨員模范表率性不明顯,感召力、吸引力下降,則是農村黨員發(fā)展不力的深層次原因。隨著市場經濟的不斷發(fā)展,人們的價值取向和信仰趨向多元,注重追求個人物質利益和實用價值,農村青年接受黨的教育較少,有的認為“撈黨票不如撈鈔票”,“哪里效益好,就在哪里搞”,對入黨越來越提不起興趣。
安徽天長市張鋪鎮(zhèn)尚武村77歲的老黨員李秀英說:“總覺得現在的黨員在群眾面前已經沒有了過去的那種政治榮譽感和自豪感,村里誰家有錢誰就臉上有光,至于是不是黨員,沒人在乎。”
陜西扶風縣杏林鎮(zhèn)西坡村支書王浩賢認為,現在的農村群眾,特別是年輕人入黨積極性不高,與一部分黨員起不到表率作用有關,在那些戰(zhàn)斗力強、黨員表現優(yōu)異的村莊,愿意入黨的人就要多一些。
西安市長安區(qū)郭杜街道辦東五橋村村支書王英娥生于1952年,在上個世紀70年代就當過村干部,她對黨群關系的變化深有體會:“放在那個年代,黨員、干部帶頭勞動簡直是一呼百應,村民覺得黨員確實是先進。現在,黨員、干部的表現不那么突出了,有的與群眾沒什么兩樣。許多群眾也就不把黨員、干部當回事了?!?/p>
農村基層黨建工作長期不受重視,主動性、貼近性、創(chuàng)造性不強,則是農村黨員發(fā)展緩慢的直接內因。天津、江蘇、湖北、湖南一些基層黨組織書記坦言,他們樂于抓經濟,忙著引項目,反而忽視了組織建設這一重要本職工作,對新黨員的發(fā)現、培訓、教育、指導、使用等工作做得很不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