拼出新未來|全國人大代表杭侃:在保護中傳承,讓傳統(tǒng)文化瑰寶“活”起來
2024-03-05 14:09:00? ?來源:新華網 責任編輯:陳瑋 我來說兩句 |
云岡石窟 自北魏開鑿至今已逾千年 如何讓這一見證絲路輝煌的文化遺產 得到更好的保護和傳承 文物保護,不僅要對歷史負責 更要面向未來 新華訪談《拼出新未來》專訪 全國人大代表、云岡研究院院長杭侃 走近“一眼望千年”的云岡 如何更好解決石窟保護難題? 云岡石窟,是文化交流的結晶 無數中外能工巧匠 鑿刻出中國佛教石窟藝術的 首個巔峰之作 杭侃表示 盡管科技不斷發(fā)展 石窟保護壓力并不比以往小 氣候變化、巖體風化、洞窟內的凝結水…… 面對保護與開放的雙重挑戰(zhàn) “沒有解決的問題遠遠比解決的問題多得多” 作為人大代表,杭侃今年關注的重點是 希望更好制定規(guī)則 有效調動社會資金力量參與文物保護 探索出不同的社會資本修繕文物方式 讓歷史的細節(jié)更加生動地呈現在世人面前 如何讓石窟“活”起來? 杭侃認為 要在保護的基礎上做好傳播 讓文物真正“活”起來 從3D打印到虛擬現實 不斷發(fā)展的科技手段 “讓大家能夠在異地體會到云岡 真容巨壯、窮諸巧麗、駭動人神的那一面” 隨著全球化的深入發(fā)展 杭侃和同事們 也在通過展覽、學術交流等形式 著力推動中國文化遺產“行走”世界 |
相關閱讀:
![]() |
![]() |
打印 | 收藏 | 發(fā)給好友 【字號 大 中 小】 |
國新辦發(fā)函[2001]232號 閩ICP備案號(閩ICP備05022042號) 互聯網新聞信息服務許可證 編號:35120170001 網絡文化經營許可證 閩網文〔2019〕3630-217號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
信息網絡傳播視聽節(jié)目許可(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移動互聯網視聽節(jié)目服務)證號:1310572 廣播電視節(jié)目制作經營許可證(閩)字第085號
網絡出版服務許可證 (署)網出證(閩)字第018號 增值電信業(yè)務經營許可證 閩B2-20100029 互聯網藥品信息服務(閩)-經營性-2015-0001
福建日報報業(yè)集團擁有東南網采編人員所創(chuàng)作作品之版權,未經報業(yè)集團書面授權,不得轉載、摘編或以其他方式使用和傳播
職業(yè)道德監(jiān)督、違法和不良信息舉報電話:0591-87095403(工作日9:00-12:00、15:00-18:00) 舉報郵箱:jubao@fjsen.com 福建省新聞道德委舉報電話:0591-87275327